close

9608

為什麼每個颱風會有它不同的名字?

~為什麼每個颱風會有他的名字???是從哪裡知道的?聽說是第一個人看到颱風的就是它的名字?真的是這樣ㄇ?
颱風在以往並無名字

普通都按每年發生次序編號

國際間並無統一規定。

當同時有兩三個颱風發生時

常會不明所指

發生混淆

於是在民國36年(1947年)美國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Joint TyphoonWarning  Center

簡稱 JTWC )

開始對每次發生的颱風予以定名

以資分辨。

定名的原則是北半球180度以西

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4組女性名字(每組21個名字

4組共計84個名字)

週而復始

輪流使用;北半球180度以東

另定數組女性名字使用。

至於南半球所發生之颱風

則用男性名字。

如此即可分辨颱風所發生之區域和先後的次序而不致混亂。

民國68年(1979年)北太平洋西部再變更定名方式

颱風之名稱改變為男性、女性相間排列。

民國79年(1990年)北太平洋西部之颱風名稱再度更換

且每組增加2個名字

使得颱風名稱的總數擴增為92個

民國85年(1996年)又更改颱風名稱

颱風之編號是用四位數字編列

前二位表示年代

後二位表示當年颱風的發生順序

例如「編號  9608 賀伯颱風」

即表示賀伯颱風為在公元 1996年(民國85年)在北太平洋西部所發生的第8個颱風。

世界氣象組織於公元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

自公元2000年1月1日起

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

除編號維持原狀外(例如公元2004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401)

颱風名字將全部更換

改編140個名字

共分5組

每組28個

分別由北太平洋西部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中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

再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指定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

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字

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來源
颱風的命名「颱風」 ( Typhoon ) 是台灣4大天然災害之首

在以往並無統一名字

普通都按每年發生次序編號(如日本及中國大陸)

國際間並無統一規定。

但當同時有2、3個颱風形成時

發布訊息或警報常會發生混淆現象。

於是在1947年美國駐關島的聯合颱風警報中心 (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簡稱 JTWC )

開始對每次發生的颱風予以定名

以資分辨。

定名的原則是北半球180度以西

按英文字母順序排列4組女性名字 (每組21個名字

4組共計84個名字)

週而復始

輪流使用;北半球180度以東

另定數組女性名字使用。

至於南半球所發生的颱風

則用男性名字。

如此即可分辨颱風所發生的區域和先後的次序而不致混亂。

1979年由於美國女權運動的興起

政治力量壓力升高

導致J TWC 不得不再將颱風名稱重新以男女相間名字命名

全部仍以4組共84個

此可說是第2代的颱風名字。

1990年由於第2代颱風名字已使用多年

且有些颱風曾造成重大災害

JTWC 再次大幅修改了颱風名稱。

這次修改的特色與第2代類似

也是男女相隔命名

但每組卻增加了兩個

即每組23個

有4組

共92個颱風名稱輪流使用

這可稱為第3代颱風名稱。

1996年

JTWC 第4度將第3代颱風名稱大幅更名

基本上還是採4組

每組23個名字

總共92個。

颱風的編號是用4位數字編列

前2位表示年代

後2位表示當年颱風的發生順序

例如「編號9608賀伯颱風」

即表示賀伯颱風為在公元1996年在北太平洋西部所發生的第8個颱風

此即為第4代颱風名稱。

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

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

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

除編號維持現狀外

颱風名稱全部更換

編列為140個

共分5組

每組28個

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

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各提供10個

並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 ( RSMC ) 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

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

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由於新的140個颱風名字原文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

不是慣用人名

而是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各詞

且非按英文 A 至 Z 的排序

十分複雜而不規律。

為因應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命名的變革

自89年1月1日起

台灣中央氣象局報導颱風消息時

都改以編號為主

颱風委員會之國際命名為輔。


颱風命名  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

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

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

除編號維持原狀外(例如西元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

颱風名稱將由以往使用的4組92個名字全部更換

編列為140個

共分5組

每組28個

這些名字是由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國家或地區

14個颱風委員會成員所提供(每個成員提供10個)。

此名稱將由設於日本東京隸屬世界氣象組織之區域專業氣象中心(RSMC)負責依排定之順序統一命名。

至於各國(或地區)轄區內部之颱風報導是否使用這些颱風名稱

則由各國(或地區)自行決定。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颱風自1947年開始由設於關島的美軍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

簡稱JTWC)統一命名

早期命名方式全以女性名字依英文字母排列命名

1979年開始改以男女名字相間的順序命名

沿用迄今。

  由於新的140個颱風名字原文來自不同國家及地區

不是慣用的人名

而是包括動物、植物、星象、地名、人名、神話人物、珠寶等各詞

且非按英文A至Z的排序

十分複雜而不規律。

中央氣象局為了慎重起見

做了民意調查

超過七成四的民眾認為颱風消息報導以颱風編號為主

輔以國際颱風命名較為合適。

  根據2000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會議決定

更改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部分颱風名稱

此訊息並刊登在2001年10月份颱風委員會秘書處所出版之「颱風委員會2000年回顧」文獻中刊載。

其中泰國氣象局提出四個颱風名字修改其英文拼字

分別為Vipa改為Wipha、Megkhla改為Mekkhala、Kularb改為Kulap及Ramasoon改為Rammasun

修正原因為依照泰文發音而言

原英文字母拼法有誤。

另外2個則完全替換

Morakot取代Hanuman(原泰國提供之命名)及Aere取代Kodo(原美國提供之命名)。

Hanuman被替換原因為印度氣象局提出反對使用Hanuman一語作為颱風名字

因它與宗教觀點有衝突

Hanuman乃印度神祇之一

因此替換成Morakot

Morakot之原意為綠寶石。

Kodo被替換原因為其發音近似米克羅尼西亞語另一不雅文字

因此替換成Aere

Aere係馬紹爾語

表示風暴的意思。

2004年另有四個颱風名字更換

Peipah取代Vamei(原澳門提供之命名)、Matmo取代Chataan(原美國提供之命名)、Nuri取代Rusa(原碼來西亞提供之命名)及Molave取代Imbudo(原菲律賓提供之命名)。

參考資料提供最新版之颱風名稱國際命名、中文音譯(台灣/香港)及原文涵義對照表的網站  
唉! 大家看到資料抓了就貼

來比字多的. 簡單的說

颱風有個命名順序資料庫

(由各國提供名字組合而成) 依序循環使用. 上一個輪到碧利斯(如果以她做一號開始算)

這幾天的叫凱米

如果此後沒有再修改

第141個颱風又會叫碧利斯!
如果我的回答還是不能解除你的疑惑 你可以上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 在點選左下腳的氣象百科 在點選氣象常識21.颱風 上面說的很詳細

颱風假,盧碧颱風,颱風放假,颱風命名,颱風停止上課,莫拉克颱風,颱風大肆虐,颱風的形成,颱風天,颱風動態颱風,北太平洋西部,世界氣象組織,北太平洋,名字,菲律賓,馬來西亞,柬埔寨,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

氣象報告|輕颱|對流|風力|衛星雲圖|高氣壓|低氣壓|預測|熱帶|西南氣流|溫度|鋒面|雲|名稱|颱風假|方向|颶風|週末|豪雨|熱帶低氣壓|龍捲風|台灣海峽|太平洋|梅雨|中颱|停課|機率|強颱|冷氣團|

9608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7170758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9601 的頭像
    9601

    9601

    96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